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新闻中心: 国际  | 国内  | 贵阳  | 遵义  | 安顺  |  黔西南六盘水  |  黔南  |  黔东南
  你当前位置:首页 > 土特产 > 特产资讯 > 正文
 
镇原县扶贫攻坚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调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刘延海 钱河山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14:47:05     
 

        

 

  苹果产业富民

  贫困乡村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

  镇原,境内山、川、塬兼有,扶贫开发工作很具典型性。也是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由于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等问题突出,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扶贫攻坚,不进则退。面对贫困落后的现状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镇原全县上下团结一心,立足县情,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突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县以贫困乡村为攻坚主战场,通过整村、整乡片区开发,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大力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区域发展的“大扶贫”之路。

  如今的镇原,不论在川里,还是在塬上,随处可见一片片绵延如带的梯田、一排排新建的农家居所、一条条平整宽阔的通乡道路,一个个保质保量的扶贫建设项目……这些无不展现出扶贫开发给当地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

  贫乡换颜“大扶贫”

  多年来,镇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民生之本、民生之要来抓,带领全县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走过了镇原不平凡的扶贫开发历程。

  郭原乡的攻坚巨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盛夏时节,记者驱车赶往郭原乡采访。在车上,同行的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前些年,郭原乡大部分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用“一穷二白”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群众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山腰居住的群众,多数住七、八十年代打的土窑洞,出行走山间羊肠道,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吃水要到山下的村里担水。如今,通过扶贫攻坚,这个昔日的“落后乡”,通过整乡推进,修村路,打水井,建新房,兴产业……短短两年多时间,成了快速赶超的“产业乡”、“富裕乡”。

  车行约30分钟后,到达该乡王沟圈村。站在村部广场记者看到:一栋栋新房依路而建,砂石路已通到群众家门口;村组活动中心、便民商店、绿化树带、群众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和群众谈起扶贫开发这几年给村里的帮助,乡亲们个个竖起大拇指。

  村民张陈东说:“感谢党的扶贫惠民好政策!”他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村里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村道,全是土路窄路,遇到下大雨,冲毁道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全村大部分群众住在塬上,吃水非常困难。现在好了,在政府帮助下,道路也建好了,出行也方便了,地里种的经济作物也有商贩上门来收购,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里也有了水井,自来水已安到了家中,吃水很方便。

  群众话语质朴实在,扶贫项目惠及乡梓。郭原乡党委书记路军莲说:“通过整村、整乡推进片区开发,如今全乡的交通、人畜饮水、环境整治及产业发展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另外,给她感触颇深的就是,随着整乡推进片区开发的深入开展,群众们的陈旧观念大为改变,多数群众已将“要我富”观念转变成了“我要富”。

  虎新民是王沟圈村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从2011年以前的零散养牛(主要是育肥)到如今养殖规模达到50头,产业扶贫项目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他说:“从圈舍的建设、到互助金贷款,再到养殖技术的培训,扶贫部门和乡政府干部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开始每年养两头牛,年纯收入6000元,现在随着养殖规模的加大,去年的收入已突破8万元。周围的乡亲们也在‘双联’贷款、互助资金的帮助下,搞养殖、种玉米,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塬上的王沟圈村发展养殖产业和地膜粮食(玉米),川里的寺沟村则是扩大种植大棚瓜菜。该村安玉涛告诉记者,他家现在有三座棚(7米×50米),一棚甜瓜两棚蔬菜,年收入近20000元。以前地里主要种小麦,每亩收入500元左右,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很多乡亲都建起了瓜菜大棚,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另外,现在路修好了,棚里的瓜菜成熟后,商贩们都是上门收购,大伙都夸扶贫政策好。

  镇原县扶贫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坚持整村、整乡连片开发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集中项目资金,扩大整村、整片、整流域的扶贫示范点建设和片区开发,使水、田、路一次性治理,产业结构才能得到较快调整,群众生产生活才能得到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郭原乡的改变只是镇原县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仅去年,镇原县实施了1个中部特困片扶贫攻坚项目、11个整村推进项目、1个省列试点连片开发项目,覆盖10个乡镇20个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修梯田5000多亩,新修、拓宽村级砂石路近200公里,新打小电井400眼,新打机井7眼,配套建成高位水塔7座,延伸供水管线超过6公里;在开边张庄、西杨等村建成水泥骨架大棚92座,扶持贫困户养鸡4.5万只,扶持1111户贫困群众养殖绒山羊、小尾寒羊4766只,扶持120个贫困户养牛120头,在上肖姜曹、新集新庄、吴塬等村栽植优质苹果3600亩、优质核桃6268亩,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实现稳定脱贫;在科技扶贫方面,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一村一大”、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

  同时,行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所有联村部门、联户干部多次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情况,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仅去年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帮扶项目211个,落实帮扶资金4.1亿元,帮扶农业机械、化肥等物资折价超过2400万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妇女小额贷款”等支农贷款4.78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创新机制“我要干”

  道路畅通了,产业兴旺了,生活富裕了……镇原县贫困乡村面貌能发生如此显著变化,另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当地对政策的研究落实,对机制的创新实践。

  正如当地一位领导这样说:新的阶段、新的目标,就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建好‘试验田’,为全市扶贫攻坚探索经验和方法。”“只要大家有信心,把路子找对,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设幸福美好新农村!”这是近日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庆阳市市长栾克军参加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村民大会及观摩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示范点活动中说得最多的三句话。

  路岭村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由于受自然条件和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村里的主导产业一直没有培育起来,群众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于是,庆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这个村作为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靠干部帮扶增强群众造血功能、走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示范点建设道路,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让群众自主选择全村最迫切、最急需办的事以及想发展的产业,实现自强,走向富裕。

  村民张春学回忆说,当时他提出的问题是:“村上穷的主要原因是道路条件差,农资拉不进来,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希望能把村上的道路修通拓宽。还有一些乡亲提出,想养牛赚钱,但就是短资金、缺技术,能得到一些扶持帮助吗?村上机井出水量普遍不足,时常停水,要到村外拉运,希望解决饮水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一场以杏核为“选票”、群众自选扶持项目的大会正式启动。

  最终,按得票多少排序,人畜饮水、通村道路建设,全膜粮食种植,维修小学、村部,新建幼儿园、老年幸福园,养牛、苹果产业发展等被确定为路岭村今年重点实施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经过我们反复斟酌、层层筛选过的,我真想所有项目都能马上实施,老百姓非常迫切,村上太缺少这样的项目了。”谈起当时的情景,村主任苟世鑫仍有点激动。

  昨天给钱给物要我干,今天主动参与我要干。

  如今的路岭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村道路全部畅通;群众在惠民政策、惠民资金的扶持下,通过果园改造、加大养殖规模,年收入从原来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2800元。在村民苟满红的家里记者看到,电视、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沙发等摆设都是时下最流行的款式;屋后的空地上建起了新牛棚,20多头育肥牛已养好待售。“感谢政府的‘双联’贷款和互助金贷款,原来我家养猪,规模小且时常被‘过山车’般的价格所困扰。现在好了,几天前已有商贩到家里看牛,初步算下来,一头牛纯收入2500元没什么问题。”苟满红这样说道。

  上肖乡乡长马之杰说,通过已经完成的项目比如饮水工程、道路建设等,以及正在实施的项目产业的培育壮大等,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这也使得乡亲们精神面貌大大提升、参与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干群关系也更加紧密。

  镇原县委领导告诉记者,面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他们深感任重道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根本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还处在温饱水平,产业发展还缺乏规模,群众综合素质还急待提高。路岭村“参与式”扶贫的实践尝试,改变了以往救济式的扶贫方式,由群众投票确定扶贫项目,把项目决策权真正交给了农民,尊重了群众的意愿,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产业富民“新思路”

  基础是支撑,产业是保障。

  近年来,镇原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镇原实际,提出了重点培育扶持发展牛、羊养殖,苹果、核桃栽植,瓜菜等特色产业,目前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

  其中,该县初步形成“北部山区养羊、杂果,南部塬区苹果、养牛”的产业发展布局。有资料显示,仅“十一五”全县“果品、草畜、瓜菜”三大产业总产值超过6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780元。草畜产业中,绒山羊存栏达到8万只,大家畜饲养量达到25万头;杏果产业中,苹果栽植达到15.2万亩,普遍推行了节水灌溉、覆草覆膜、果实套袋等先进果园管理技术。

  另外,截至2010年年底,全县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4户,其中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成为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达5万户,占总农户的5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的30%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

  在开边镇兰沟村瓜菜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新建的137座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和100座钢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甜瓜、辣椒、西红柿等瓜菜已成熟待销。基地负责人朱英武介绍说,在政府和扶贫部门的扶持下,现在基地内已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不仅起到规模种植和保市稳价,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种植业,现在基地内的瓜菜已远销西安、银川等地,下一步他们将在大棚里培育种植高档水果,与瓜菜形成互补产品,增加收益。

  镇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全县将产业发展融入扶贫攻坚实践中,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支持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基础。将继续按照“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和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稳步发展。

  “我们将立足区域独特资源优势,尊重群众种养传统,努力挖掘符合当地能够长远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选择中,坚持市场导向,既要瞄准现实需要,又要着眼潜在需求,既要符合当地市场需要,也要符合外围市场的长远发展需要;把贫困村作为产业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操作平台,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实施连片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着眼于产业整体开发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依靠科技改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实现产业发展和建设项目到村到户,最大限度覆盖贫困村。力争到2015年,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这位负责人这样说道。

  采访中,县扶贫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市场引导,社会参与,多策并举,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提高成效。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镇原县在产业扶贫中,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并加大科技扶持和智力扶持,使农村经济结构日趋科学合理;特别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力度,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困难群众脱贫步伐。

  抢抓机遇“新镇原”

  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制定的扶持政策含金量之高、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而今年以来省、市领导在大密度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中也多次指出:现在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和攻坚阶段,剩下的贫困问题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以超常规、持续性和配套性的举措,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扶贫开发。要明确奋斗目标,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明确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注重远近结合,区分轻重缓急,强化造血功能,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急迫问题,又着眼长远,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明确着力重点,在基础构建上,实现村道硬化、安全饮水、户户通电、住无危房;在产业发展上,做到产业方向明确、产业技能提高,产业融资多元、产业服务到位;要明确措施办法,既要敢于和善于争取政策,赢得国家层面的更多支持;又要积极借助外力,引导社会、行业和企业开展精准扶贫,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聚内功,整合力量,综合施策,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扶贫开发。

  庆阳市相关领导也明确提出,根据全省提出的“到2020年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以上,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和生活条件达到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这一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要各县深入研究政策,认真领会政策,提高运用政策能力,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从我们自身来讲,就要结合实际,将全县扶贫开发放到中央和省、市的大环境中来审视、来谋划,把握形势,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将以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努力开创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力争到2017年使全县85%以上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到2020年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小康目标全面实现。”镇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对此,镇原县扶贫工作也提出,面对“十二五”扶贫工作任务,既要看到存在的重大机遇,又将面临严峻的攻坚挑战。具体做好“四个着力”:

  ——着力落实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做好群众致富增收文章。不断提高贫困村群众收入水平,是扶贫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全县将以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切入口,认真实施水、电、路、田等项目工程;在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将坚持实行整乡整流域推进、连片开发,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大力扶持富民产业,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贫困乡村,分类进行指导,找准增收产业,增强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发展对群众增收带动作用大的经济林果、牲畜养殖等产业,积极扶持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组织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突出落实良种引进、繁育和科技推广,把增收项目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着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切实做好智力培训。全县将以“实用有效”为原则,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绩效,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着眼于学得好、用得上、输得出、能就业,切实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力争到2015年培训贫困劳动力11200人;5年内使每个劳动者至少掌握1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着力推动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着眼于如何有效使用扶贫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扶贫工作效益。学习、研究新政策新法规,通过实践与地方扶贫攻坚紧密结合,把实实在在的效益带给贫困群众。

  ——着力推进“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扶贫开发牵涉千家万户,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仅靠扶贫部门难以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今后,全县将千方百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紧紧抓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机遇,加强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建立长效联系,为扶贫开发注入强大活力;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愿望,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记者刘延海 钱河山)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乌沙镇小学举行纪念“5.12”防灾逃生疏散
·宁夏31岁官员3年正科升副厅 学历引质疑
·湖南文科状元爱读村上春树小说选择北大
·中国大学校长如何产生:4种选拔路径此消彼
·北大校长引致青春寄语毕业生 提装空调引欢
·五年级起身高“疯长”患巨人症男子比姚明
·清华人大北师在京调档线均创下十年来最高
·云南瑞丽学生丢弃营养餐续:因搭配单一容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陕西煤老板出资亿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伊朗女忍者身手矫捷 配致命武器煞气
·澳大利亚总理承诺称将修改宪法承认
·澳洲政府报告称富二代比穷二代优秀
·铜仁市卫生监督局学习传达6.18重要
·日本冲绳抗议追加部署美“鱼鹰”机
·毕节威宁自治县投资8亿元,建设脱毒
·贵州省经信委周仕飞总工程师率队到
·毕节开展“三述”活动,拓展党内监
·都匀市对“六五”普治中期查出的问
·都匀市委宣传部“三到位、四结合”
·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推出“公众开放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副
王向明一行到兴义市
云南部分学生丢弃营
从江县召开上半年宣
从江县召开上半年宣
剑河县人大机关上街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报黔西南新闻周刊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6838086 0851-6871 808 投稿邮箱:wyi3293888@163.com 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贵阳:新闻广告热线:15685119088  兴义: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分公司地址:贵州省兴义市向阳路锦峰大厦B2-504 热线电话:0851-3293888 3221777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